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9日电 (胡传林 李婷婷)“人生没有淡旺季,只有拼搏的四季。”3月18日,在咸宁市天意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创始人陈克朋抚摸着最新款垂起式无人机,讲述了他与蓝天结缘的11年创业传奇。
从麦田试飞的追风少年到掌舵年产值4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截至3月,他已签下3000余万元的海外订单。这位“90后”企业家用执着与创新,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一段“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少年逐梦点燃飞天渴望
高中时的一个偶然,陈克朋在杂志上看到一位退休飞行员用旧摩托车发动机制作小型载人飞机的故事,那一刻,他心中的梦想被瞬间点燃,对航空的热爱自此生根发芽。
然而,现实的困境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陈克朋出生于襄阳市老河口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4个姐姐,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并且,他童年顽皮,学习成绩不佳,后来只考上武汉软件工程学院的汽车修理专业,看似与无人机行业毫无交集。
但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时,陈克朋召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航模协会。他们一头扎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查阅各类书籍文献资料。尽管生活费有限,他们依然想尽办法开启航模制作之路。5名“协会会员”每人筹资50元,用于购买必备的电机、电池等零配件,而机身材料则从垃圾堆里寻觅。烤串铁丝签、筷子、三合板等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材料。经过21天的努力,一架简陋但凝聚着心血的飞机诞生了。虽然它外观并不美观,但承载着他们的梦想。
在试飞那天傍晚,飞机成功起飞,可由于紧张,陈克朋操作失误,飞机坠毁。但这次失败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让他更加坚定:“莱特兄弟试验1000多次才成功,我第一次就能飞起来,试验1000多次肯定能做得更好!”此后,他不断尝试,操作技艺日益精湛。
初涉商海开启创业征程
陈克朋试飞成功的消息传开后,一位老师向他引荐了咸宁市兴耀华模型有限公司,本是推荐就业,却为他的创业埋下伏笔。2012年,陈克朋开始从该公司进货,在网上销售航模,并提供培训、试飞及售后服务。
但是,一架航模提货价1000多元,陈克朋省吃俭用也只存下700多元,只好硬着头皮再向父母筹得“赞助”700元,于是进货了第一架航模。
接下来的时间,陈克朋日夜守着网店聊天窗口,只要有人咨询一个问题,他就至少给出10句答复。
“第一个客户谈了3个多月才下单,赚了200多元。”陈克朋对第一单生意刻骨铭心,随后,他陆续进货,卖出第二架、第三架……此后,订单陆续而来。凭借努力,至2013年,他的年销售额逐渐达到50万元规模,三姐四姐也陆续加入创业队伍。
自主研发勇立行业潮头
2014年,公司业绩下滑,陈克朋开始寻找新商机。他和三姐去北京参加展会,见识到各种商用无人机,敏锐地意识到航模时代已过,商用无人机才是未来趋势。
他决定自主研发,自立门户。连夜画出草图,找专业朋友绘制,拿到工厂加工后回来组装。2014年8月,第一台“自研”商用无人机诞生,投放市场后业绩翻了6倍。随后,他又成功研发农业植保无人机,在郑州农机展上接到100多万元订单。
2015年,陈克朋正式成立咸宁市天意模型科技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自己学习绘制零件设计图。面对产品反馈的问题,他积极改进工艺,引进专业研发人才,陆续研发出多种机型,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他的努力和成就也得到咸安区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公司先后获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咸宁市农用无人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咸宁市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进军海外拓展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陈克朋将目光投向海外。
2016年的外贸首单折戟,反而激发出陈克朋的“国际视野”。组建专业外贸团队、建立海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布局让天意模型的产品飞向60多个国家。2025年3月,韩国客商专程赴咸考察,200万元意向订单见证着"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在凤凰西路的新基地,销售部的战鼓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奋进乐章。偌大的研发中心里,“90后”工程师们正在攻关新一代智能飞控系统。陈克朋透露,今年将投入8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朝着更高的目标全力进发。
从垃圾堆里“淘宝”造飞机,到带领"湖北智造"闯世界,陈克朋用11年光阴印证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创业哲学。“今年产值力争做到1.2亿元!”春暖花开,陈克朋带着憨厚的笑容,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