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经济新闻
湖北赤壁农技员袁炎良:让中国猕猴桃香飘世界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3月24日 10:06
2025年03月24日 10:0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4日电 (王奇峰 吕志海 李栋)春分时节,湖北赤壁市官塘驿镇西湾村,阳光暖煦,处处焕发着生机。在一片广袤的猕猴桃基地里,湖北省猕猴桃协会会长、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正弓着身子,专注地为猕猴桃种苗抹芽,身旁的农户们认真地学习着,不时提出问题。

  “别小瞧这抹芽,‘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蕾,疏蕾不如抹芽’,早期做好了,往后的管护能省不少力,果子的品质和产量也有保障。”袁炎良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

打理果园。(资料图)受访者本人提供

  立下鸿鹄志叩开国际门

  赤壁,这片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原产地,承载着袁炎良儿时对猕猴桃香甜味道的记忆。2008年,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点燃了他重振家乡猕猴桃产业的热情。从小对农业产生浓厚兴趣的袁炎良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选择加入该公司,一头扎进猕猴桃种植研究领域。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在全球高端水果市场,中国猕猴桃难觅踪影,国内市场上,进口猕猴桃价格高昂,是国产的数倍。不服输的袁炎良在心底立下誓言:“中国的猕猴桃,绝不比国外差!”

  2012年,袁炎良背上行囊,奔赴猕猴桃种植技术领先的新西兰。新西兰果园高度机械化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让他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方向。2015年,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学习。这一年,他从农机操作到污水池清理,从新棚架搭建到病树处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猕猴桃种植管理技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回国后的袁炎良,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让赤壁的猕猴桃基地先后通过多项国家(国际)农业规范生产认证,为赤壁猕猴桃叩开了国际高端市场的大门。

  培育新品种攥紧“中国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为培育出属于中国的优质猕猴桃品种,袁炎良开启了漫长的寻种之旅。2019年,一则关于宜昌秭归深山有野生红心猕猴桃的消息,让他兴奋不已。当时,红心猕猴桃在市场上极为稀缺,大规模培育更是空白。

  顶着近40℃的高温,袁炎良踏上了寻找野生红心猕猴桃的艰难之路。山路崎岖,峭壁近乎垂直,还有毒蛇和马蜂的威胁,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的脚步。历经艰辛,他终于在深山之中找到了心心念念的野生红心猕猴桃,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同年12月,为获取不同环境下的品种资源,袁炎良再次出发。在冰天雪地的大山里,他成功采集到珍贵的品种样本。经过无数次的精心培育,野生红心猕猴桃终于成功结果,如今已进入规模试种阶段。

  多年来,袁炎良的足迹遍布荆楚大地,翻山越岭,寻找良种。他先后选育出8个优质猕猴桃品种,其中6个高品质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这些成果,为中国猕猴桃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种出甜蜜果铺就致富路

  在猕猴桃种植的道路上,袁炎良不仅专注于品种培育和技术提升,还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研发的迷离授粉机、采果袋、采果平板车等实用工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果农,帮助大家提高种植效率。

  对于家庭困难但热爱猕猴桃种植的果农,袁炎良更是倾囊相助,从专业技术指导,到种苗、肥料、花粉、资金、劳力等全方位支持,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随着袁炎良在业内声名鹊起,邀请他做技术指导的果农越来越多。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各乡镇的猕猴桃基地。在他的帮助下,130多名当地种植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以前靠种水稻,收入全看老天爷,现在农闲时能到猕猴桃基地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官塘驿镇西湾村村民刘兴华笑着说。从传统农业到特色水果种植,袁炎良改变的不仅是乡亲们的收入,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袁炎良心中,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猕猴桃农民”。未来,他希望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猕猴桃品种,让中国猕猴桃在国际高端市场大放异彩,也让更多农民通过猕猴桃种植,实现致富增收的梦想。(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