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4日电 (李锋 章思杨)3月20日,晨风沁着微凉,朦胧的春雾如轻纱般浮在汉江水面之上,全长25.5公里的襄荆高铁宜城汉江特大桥在轻雾里若隐若现。8时15分,襄荆高铁二标一工区料库旁,襄阳工务段襄荆高铁介入组3名作业人员正清点塞尺、卷尺、检查锤等工具。他们动作麻利,配合默契,为当日的无砟轨道实体质量检查做准备。
襄荆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16.2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湖北襄阳市和荆门市。新线铺轨任务预计4月下旬完成,之后将进入静态验收、联调联试阶段。线路建成通车后,将形成武汉、襄阳、宜昌“一小时通勤圈”,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初,中国铁路武汉局襄阳工务段按照“尽早介入、深度介入、全程介入”工作总要求,补充19名平均年龄26岁的高铁新人到襄荆介入组。这批来自普速铁路的青年职工通过系统学习和现场跟班,已掌握轨道精调、无砟轨道质检及静态验收销缺整治等相关知识。
“一定要注意观察轨道板上面的‘阴影’,在底座修筑过程中有些裂缝并不明显,像头发丝般细小,只要宽度大于0.2mm以上的裂纹,都得纳入重点问题库,着重追踪处理。”师父黄立帅手指着道床板,扭头向刚调入不久的徒弟梁棣之说道。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尽早发现,介入组52名干部职工一直扎根施工一线。“我们要针对质检情况做好汇总分析,对照《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发现问题及时拍照留存,详细记录病害行别、里程、尺寸等关键数据,这些都是建立问题库的重要依据,为后期病害整治销号提供依据。”
“你去检查上行线,自己试着找一下病害。”师父黄立帅话音刚落,梁棣之立刻拿起卷尺,在道床板间来回穿梭,时而屈膝俯身,用卷尺测量轨道板厚度,时而挺直腰板,记录轨枕间距参数。
3月15日,襄荆高铁正式进入铺轨阶段,中铁一局加快施工进度,严控施工工艺。襄阳工务段介入组全员压实安全包保责任,一起坚守岗位,加强现场盯控,全力以赴赶工期、保进度。
“要圆满完成检查任务,不仅要有一双识别病害的‘火眼金睛’,更要将标准牢牢刻在心中。”梁棣之感慨道。此前,他在师父的引导下主动与施工单位沟通,收集设计图纸、验收标准、材料进场检验报告等资料,将检查项点按类别、等级细致汇总。
介入组的工作枯燥繁杂,内至隧道深处,外到路基安防,上至山体沟堑,下到桥墩梁体……他们每天行走近4万步。“通车后,家里人坐着高铁去荆门、宜昌游玩,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条高铁的建设也有我的足迹。”家住河南南阳的梁棣之说。
12时10分,历经数小时的细致巡查,近三公里的检查任务顺利完成。3人缓缓摘下安全帽,额前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在返程的车上,黄立帅对照笔记,还讨论着病害等级评定结果,下午他们将再次出发……(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