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4日电 (周华山)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一场别具深意的文化活动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杨林桥镇展开。4月22日至23日,“踏歌上春山,笔绘堂鼓关”文学培训采风暨全民阅读活动,以千年古银杏树为天然课堂,将经典阅读、文学创作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进行文化赋能乡村实践。
千年古银杏树下,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冯汉斌以“经典阅读与文学创作”为主题的讲座,引发在场文艺工作者与阅读爱好者的深刻思考。“屈原故里有屈原勤学的读书洞遗迹,作为屈原故里的文化传承者,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读书洞’。”冯汉斌的“读书洞”理念,即建立个人的精神宝库,在现场引起强烈共鸣。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秭归作家秦晓梅散文作品研讨环节,朗读者深情演绎《味道与记忆》等篇章。宜昌市文联副主席李扬评价道:“这些作品是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回望与传承。”
从书香四溢的古树课堂,到山水人文交相辉映的堂鼓关景区,参与者们实地感受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作为“镇景相融”的典型代表,堂鼓关景区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虎口关瀑布气势磅礴,洞天关光影奇幻,石壁关鬼斧神工,苦情关重山锁水,堂鼓关峡尽天开。亿万年前的古化石、地质遗迹与这里独特地形共同形成山水秘境,令文艺家们创作灵感涌现。
“阅读,除了读名著书籍,更要深读广袤乡村沃土上深厚的人文历史。”秭归县文联主席王猛说。活动中,文艺家们聆听着这片土地上“杨林堂鼓”的千年遗韵、感动于当地老兵爱情故事的浪漫坚守、感受到村民捐房建馆的桑梓情怀,以“阅乡土、阅生活”的方式,积累创作素材。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秭归县推进“吾爱吾乡·郭沫若题写‘屈原故里’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要求的具体实践。通过将阅读与创作结合,活动组织方期望将杨林桥镇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文化产品,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模式。(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