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5日电 (金珂如 吴凡凡)四月的通山,山峦叠翠茶香四溢。随着气温回升,鄂南通山县各大白茶基地迎来采摘旺季,茶农穿梭茶垄、指尖翻飞,一篓篓鲜叶满载希望;茶企车间内机器轰鸣、订单如潮,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杨芳林乡郭家岭村的“世纪白茶园”,千亩茶树经过春雨润泽愈发青翠。清晨薄雾未散,十余名茶农已背着竹篓,熟练采摘头茬春茶。茶园负责人丁海锦难掩喜悦:“今年气候适宜,茶叶品质更优,市场供不应求,还没炒制完订单就排满了!”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工车间24小时运转,茶香飘散在春日的空气里。
这片由湖北钱锦世纪茶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茶园,不仅是产业标杆,更是村民的“绿色银行”。采茶工每日收入超200元,旺季月入3000元以上,茶园年务工支出超80万元,带动30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山白茶实现从“绿叶”到“金叶”的华丽转身。
为提升通山白茶的市场影响力,通山推出“白茶咏春 品味通山”直播活动。镜头中,万亩茶园银芽舒展,采茶人巧手翻飞,主播与茶艺师现场展示白茶冲泡技艺,带领82.6万网友“云品”明前茶的甘醇。直播还深入制茶车间,展现现代化工艺,让通山白茶美名远扬。
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成为发展“双引擎”。以“喆白白茶”“世纪白茶”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借助上海运营中心资源走向全国;“茶旅融合”战略更让茶园变身观光胜地,游客可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杨芳林乡计划将茶园升级为有机生产基地,打造“茶旅康养”综合体;燕厦乡依托白茶节深化“滨湖康养小镇”定位,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在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通山26.5万亩油茶林同样“绿意生金”。“九宫山茶油”等区域品牌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1.9万农户增收,与白茶形成优势互补的绿色产业矩阵。
从一片茶叶到一个产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文旅,通山正以茶为媒,通过“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品牌培育”组合拳,深化三产融合。茶香飘处,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实。(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