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日电 (卢琪)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打造“江岸之光”品牌,用好红色资源,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社会大课堂,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一条全社会、全时空、全周期的思政育人路径,为湖北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江岸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武汉市江岸区是全市红色遗址遗迹最多的城区。为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引领作用,江岸区自2024年创新开展“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并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应用数字化新手段,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知国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在亲身探寻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根基。
8月28日,“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主题思政实践活动走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来自武汉市8所学校的青少年们在互动式学习、沉浸式体验中重温英雄事迹,感悟抗战精神。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推出《英雄城市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们在“穿越1938——武汉献金运动”互动中重回历史现场,目睹民众踊跃捐款、支援前线的感人场景。
结合江岸区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推出“革命信仰”“传统文化”“时代发展”“法治精神”“生命价值”等追光线路。从红色场馆到老街老巷,从历史回响到时代新声,思政教育“小课堂”在同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中,释放无限活力。
不仅有沉浸式的“大课堂”,江岸区还将AR等先进技术融入思政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生动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动中,青少年分学段通过体验AR剧游“解锁”抗战历史,运用AI技术“复原”历史影像、创作缅怀英烈的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晦涩史料“活”了起来,青少年也由被动倾听者变成主动探索者、创作者,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精神成长。
线下有亮点,线上也有“热点”。“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邀约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先进典型等“大咖”进行主题分享,开设直播课程,把思政课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云端课堂”,发动网络大V、青少年网民积极参与,触达更广泛群体。数据显示,活动直播课约9万人次在线观看,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将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阵地,推出更多内容丰富的“生活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凝聚社会力量,化作青少年成长路上温暖的“你”
“情绪涂鸦墙”“烦恼粉碎机”等装置让青少年释放压力,“创意心灵SPA”提供绘画、手工等艺术疗愈工具,让情绪在创作中可视化……武汉市第六中学这些充满创意和温暖的设置,成为学生们心灵的“避风港”。
为统筹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江岸区开展“江岸之光·开心有‘你’进校园”活动,凝聚学校、家庭、社区、医院、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化作青少年成长路上温暖的“你”,共同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撑起一片“晴空”。系列活动串联艺术疗愈、互助课堂等多元形式,将抽象的“心理健康”变成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具象体验。
充分链接社会资源,江岸区将身心健康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全方面。医院发挥“医疗智库”优势,为青少年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社区设置“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基地,各行各业的人成为“第二课堂”老师,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玩得开心、学得愉快。
“社会各界的参与,将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认为,江岸区着力深化协同育人路径,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通道,让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展示对青少年的关心支持。
此外,江岸区持续推出“成长的1001个心情”系列短视频、“青春烦恼研究院”脱口秀、“我们天天向上,散发着光”成果展演,将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成长。
实施五育并举,“美好教育”润泽青少年全面发展
水袖翻飞、眼神灵动,在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江岸分会场现场,由长春街小学表演的《拾玉镯》精彩展现传统戏曲魅力,引得阵阵喝彩。“戏曲文化进校园,润物无声中,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长春街小学老师王雨说。
这场融合趣味性、互动性与文化性的音乐课,呈现出江岸区校园文化的鲜活模样,也是该区深入实施五育并举的缩影。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江岸区重点打造“责信德育”品牌,获评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该品牌将个体的人生责任细分八个领域,搭建“三步走”责信阶梯,推出红色微课、责信班会,开展“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品德从他律走向自律。
与此同时,江岸区多举措推动体美劳综合育人,构建“美好课程”体系。据了解,该区现有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9所。
为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江岸区还将聚焦“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固本、美育浸润、劳育强基”五大维度,推动“江岸之光·五育润心”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作,结合学校特点挖掘校园文化内涵,结合学生需求设置特色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思政课、科创活动、校园体育冠军嘉年华、田间实践日等,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推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祖兵认为,江岸区实施五育并举,既注重孩子未来的美好发展,又为孩子营造当下的美好体验。青少年学生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知识见识得到拓展、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体现了“美好教育”的深度、活力和时代性。
当前,江岸区立足红色资源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心理健康筑牢成长根基,深耕校园文化涵育时代新人,通过创新应用数字技术、广泛凝聚家校社合力,精心培育心向光明、行有担当的“追光少年”。未来,“江岸之光”将持续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以更强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和精神感召力,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文化人中,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