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6日电 近日,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指挥室民警凭借科技赋能,利用无人机体系成功处置两起中秋国庆假期出行高峰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9月30日21时17分,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接警称,武(汉)大(悟)高速 K32段(往黄陂方向)突发事故,交警支队指挥室接警后,并未像往常一样急于调度地面警力,而是轻点操作屏启动“空地协同”处置机制,一键调度就近警务机巢的无人机紧急升空,仅用几分钟便抵达事故现场,为后续处置赢得关键时间。
夜间事故处置的难点在于“视线受阻、信息滞后”,以往民警抵达现场后,需先布设警示标志、手持手电勘察,仅基础勘查就至少需要20分钟。此次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轻松穿透夜色生成清晰热力图谱,同步通过4K摄像头捕捉车辆损毁情况、地面刹车痕迹,自动生成现场模型并实时传输至民警的执法终端。同时,无人机下方的爆闪警示灯持续闪烁,高音喇叭循环播报安全提示,有效防范了二次事故发生。
21时25分,交警支队民警徐超带领辅警抵达现场时,清障车、急救车已依据无人机传输的数据提前在应急车道就位。徐超一边用执法记录仪比对现场数据,一边迅速组织救援,至21时30分便完成现场勘查,较传统方式节省近75%的时间。随后受损车辆被顺利拖离,道路恢复双向畅通,此前形成的1.2公里缓行带完全消散。
10月1日,武大高速迎来车流“井喷”,无人机体系再次发挥“空中生力军”作用。通过全路段巡控构建“一张图”监测体系,发现 K25段车流饱和后,立即将数据反馈指挥室,民警吴甦迅速调度地面警力引导分流;同时,无人机通过高音喇叭实时播报路况,还成功驱离1辆在服务区入口临时停车的私家车,避免车流“倒灌”。这套“空地协同”的节日安保模式,有效将“大流量”转化为“畅通行”,用科技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