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楚商大会
光谷华威科:柔性电子皮肤让机器人有了“敏感指尖”
湖北日报
2025年10月17日 10:16
2025年10月17日 10:16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涂家骏

  指尖轻捏嫩豆腐,豆香满溢却不见碎渣;轻触Q 弹果冻,表层完好无损;再精准夹起一颗蓝莓,果皮毫无压痕——10月 13日,武汉光谷的华威科公司内,工作人员展示着机器人灵巧手的“神操作”,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这双“巧手”的秘密,藏在华威科自主研发的柔性电子皮肤里:能感知压力与温度,灵敏度达1 克级(相当于一片羽毛的重量),还能扛住100 万次按压测试。

灵巧手能精准抓握豆腐、果冻、蓝莓,并毫发无损。

  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热潮中,华威科从深耕20 年的产学研团队,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它如何实现逆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探访,揭开这家企业的成长密码。

华威科公司内的产品展台。

  踩准人形机器人风口 两年实现裂变式增长

  “我们团队扎根柔性电子制造领域近20 年,近几年,随着AI产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华威科CEO朱晓辉介绍,华威科的起点,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团队——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柔性电子制造技术的团队之一,早期他们聚焦自动化生产线的工具类传感器,做“国产替代”的基础工作。

  转折点出现在2023 年。“当时我们想,如何找到更大的市场、实现更快的增长?”朱晓辉表示,团队果断转向信息技术领域,瞄准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柔性电子皮肤。这一转身,恰好踩准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风口。

  随之而来的是“裂变式”成长:从2024年100余人的团队,如今已壮大到300 人,还在同步招聘60 个岗位;产品迭代速度更是惊人,“半年一大变,一年全不同,现在看半年前的产品,已经迭代好几轮了。” 朱晓辉笑着说,年轻化的团队是快节奏发展的“助推器”——公司全员清一色90 后,主力研发人员约30 岁,95后成研发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也以90 后为主,“这支‘极客队伍’对技术敏感、行动快,能跟着市场快速跑。”

  破局“三无困境” 一举拿下全国一半以上触觉市占率

  “刚转型时,我们面对的是‘三无’难题—— 无行业标准、无适配装备、无可用材料。” 朱晓辉坦言,团队最初尝试采购全球最好的材料、国内顶尖的装备,却发现都无法满足柔性电子皮肤的需求;参照既有行业标准,更是“行不通”。

  “既然没有,那就自己造!”华威科干脆自主立项攻关,最终形成了“装备、材料、器件、算法等一体化”能力 ——这也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华威科的柔性电子皮肤已成为行业“香饽饽”:不仅是北京因时科技、灵心巧手(国内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头部企业)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还与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建立稳定供货关系。

  产能布局同样“快马加鞭”:除了光谷的研发中心,华威科在葛店布局生产基地,已建成两条量产线、一条中试线,正筹建第二期产能;2025年已率先实现200 万片级量产供应,2026年计划突破千万片产能。数据更能说明实力:2025年,华威科触觉产品市占率超一半以上,截止目前已配套超过4000支灵巧手触觉,成为国内触觉产品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

  扎根湖北,助力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

薄如蝉翼的电子皮肤,装载在人形机器人的指尖,就有了和人一样的触觉。

  “华威科的成长,离不开湖北的科创土壤。” 朱晓辉坦言,企业正深度嵌入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9月 5日,还联合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行业首个开放架构的超大规模多模态触觉数据引擎与认知训练中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触觉智能”基础设施新时代。

  在本地协作上,华威科与湖北整机企业(如荆楚、格蓝若等)深度联动,还与灏存科技等零部件企业协同攻关,“上下游拧成一股绳,效率更高。” 朱晓辉认为,湖北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有三大优势:顶尖院士专家与优秀青年科学家云集,人才储备雄厚;传感器领域技术实力强,能匹配产业需求;发展路线清晰,“正如省里提出的‘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方向明确才能少走弯路。”

朱晓辉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

  对于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朱晓辉建议,应抢抓产业机遇,通过以商引商等方式,吸引更多全国相关优秀企业、创业团队落地湖北,共同壮大产业生态。在他看来,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汽车、能源、大健康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而扎根光谷、依托湖北产业链优势的华威科,也已做好准备,将在这场产业浪潮中持续发力,为湖北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