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8日电 题:鄂湘赣毗邻地区聚首通城:共绘区域协同新图景
作者 胡传林 黄奇峰 刘建平 罗冰友
10月17日,以“鄂湘赣产销融合、电商赋能促消费”为主题的鄂湘赣毗邻地区产销大会暨招商签约活动,在通城县人民广场火热启幕。这场由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贸促会、咸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盛会,既汇聚三省十地600余种特色产品,更以“精准对接”“深度协作”为核心,推动区域从“地理交界”向“发展衔接”加速迈进。
三省特产同台竞技:互补优势激活消费活力
活动现场,湖北咸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三市及修水、武宁、平江等11个县(市、区)的特色产品跨省集结,上演“舌尖与匠心”的交融。咸宁油茶、桂花糕香气扑鼻,岳阳银鱼、永泰食品鲜醇入味,九江修水皇菊、武宁茶叶醇厚回甘——600余种产品覆盖30大类,让市民与采购商一站式尽享三省风味。
数据印证协作成效:活动当日现场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旺盛的消费热度,正是毗邻地区“产品互补、市场互通”独特优势的生动体现。
物流枢纽加速建设:破局“小散弱”打通协同动脉
与广场的热闹形成呼应的,是5公里外通城县五里镇的建设热潮——总投资100亿元的鄂湘赣商贸物流中心正紧锣密鼓推进。作为通城县“十四五”重点交通枢纽工程,项目规划用地约1140亩,聚焦商贸市场、仓储配送中心、网络货运平台三大核心板块,建成后将成为集“交易、仓储、配送、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枢纽,辐射三省交界区域。
“区域物流资源‘小、散、弱’,企业运输成本高、调度效率低,这个中心就是破局关键。”通城县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搭建高效信息调度平台,整合分散资源,既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又能提升“通城制造”竞争力,为三省产业协同筑牢物流根基。此外,中心还将构建公、水、铁、空多式联运智慧体系,进一步畅通区域互联互通“血脉”。
破除“省界思维”:从文旅联动到产业链深度共建
通城这场产销大会的成功,源于鄂湘赣毗邻地区长期的协同探索。作为“一脚踏三省”的黄金节点,三地早已告别“各唱各调”,迈向“同频共振”:咸宁与岳阳优化长江支流航运,让鄂南产品经城陵矶港远销海外;“鄂湘赣毗邻地区文旅联票”吸引超50万游客跨市游览,直接带动特色产品销售超3亿元;1小时交通圈的成型,更让三地往来如“邻里串门”。
如今,协作正从“产品互销”升级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本次招商推介会上,电子制造、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通城涂附磨具企业与九江机械制造企业探讨共建研发中心,共享技术;岳阳水产加工企业与通城冷链物流企业谋划共建仓储基地,打通“保鲜—运输—销售”全链条。“过去是‘各卖各的’,现在要一起把产业链做长做精。”九江市商务部门有关负责人坦言。
创新机制护航:制度突破夯实协同根基
通城能成为三省协作“纽带”,关键在于破解跨省协作的“制度壁垒”。此前,通城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正是得益于系列创新:建立三省交界地区市场监管协同机制,实现农产品检测结果互认,让“一地合格、三地通行”落地;推行“一照多址”跨省通办,企业无需重复办照即可异地经营,大幅降低成本。
“以通城为纽带,我们正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作共兴、服务共建共享。”咸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产销大会既是三省协同的“成果展”,更是长期合作的“新起点”。
从广场特产展销到物流中心建设,从文旅联票“流量变现”到产业链“深度绑定”,鄂湘赣毗邻地区正彻底打破“省界思维”,共建开放共享的“大市场”。正如参会企业家所言:“把‘隔壁省’看成‘一家人’,整个毗邻地区的发展空间就彻底打开了。”(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