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7日电 (程思 文雅)法治副校长是法治教育的引路者、校园安全的守护者。他们以专业力量推动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坚实保障。连日来,湖北通山县积极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系列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有没有同学收到过‘免费游戏皮肤’的链接?”在慈口乡乌岩小学教室里,慈口派出所副所长、乌岩小学法治副校长徐睿的一个提问,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他举起毒品仿真模型,孩子们纷纷探身细看;播放护林防火警示片时,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惊叹。每月,他都会为这群库区留守儿童“变着花样”开讲,用熟悉的乡音乡语拆解诈骗陷阱,一点点为孩子们筑牢安全意识。
“现在处理学生矛盾,心里有底了。”一位班主任由衷感慨。这份底气,源于徐睿时常将教师会议室变成“教职工普法课堂”——他结合真实案例,为教师们厘清教育管理中的“权责边界”,让法治思维融入日常教学环节。
普法培训结束后,徐睿的身影又会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从教学楼内测试应急通道是否畅通、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到操场上排查体育设施的安全隐患。“应急灯亮度不够,要按标准更换。”他一边认真记录问题,一边紧盯整改进度,确保发现的每个风险都能被持续跟踪、彻底整改,不留安全隐患。
AI技术与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更让法治安全教育课成为一场走进学生内心的沉浸体验。“看,今天‘佑佑’检察官要和大家一起上法治课!”在大路乡塘下小学的“青佑课堂”上,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塘下小学法治副校长游紫紫话音刚落,AI数字人“佑佑”便跃然屏上,以逼真的表情和生动的语音,开启了“法律与青春”主题课程。
课程围绕校园欺凌、网络性侵等青少年身边的潜在风险展开,游紫紫借助数字人实时生成不同情景案例——“如果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红包链接,该怎么办?”“被同学起侮辱性外号时,可以怎么做?”学生们在沉浸式交互中踊跃举手,争相与“佑佑”对话,在一次次模拟情境的思考与回应中,慢慢学会识别风险陷阱、掌握自我保护方法。“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青春的铠甲。”课程尾声,游紫紫走到学生中间,声音温柔而坚定。法治的种子,也在这样鲜活的互动中悄然生根。
2024年以来,通山县公检法司等部门协同发力,全面推进法治副校长配备工作。截至目前,全县119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配备率已达到100%。各法治副校长通过“法治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累计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系列活动400余场次。
为将安全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推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形成互补,今年秋季学期起,湖北通山县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明确法治副校长每月需参与一次平安校园联席会、每学期需开展一次“订单式”法治课、组织一次教职工普法宣传、完成一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同时对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教育宣讲。
与此同时,当地针对校园法治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协同发力,努力开创通山县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山、法治通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