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民企深耕湖北 为湖北汽车产业注入“硬核动能”
中新网湖北
2025年10月27日 16:40
2025年10月27日 16:40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7日电 (记者 梁婷)2024年,湖北汽车产业正式跻身“万亿俱乐部”,形成25家整车企业、2400多家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完整生态。该省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方向攻坚突破,加快做大规模提升能级,民营企业持续创新突破,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作为湖北汽车芯片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芯擎科技于2021年推出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已在吉利、一汽红旗、东风等车企应用;2024年,进一步拓展至智能驾驶领域,推出“星辰一号”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成为同时覆盖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芯片的供应商。

芯擎科技推出的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企业供图

  芯擎科技创始人、CEO汪凯表示,目前推出的智能座舱“龍鹰”系列、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系列、AI加速芯片等,都在为舱驾融合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成熟,为车规芯片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丰富的科教资源,为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未来希望结合湖北重点发展的“车-能-路-云”融合生态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楚能新能源的“黄金三角”布局同样为湖北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其在武汉、孝感、宜昌构建核心产能基地,已形成超过110GWh有效产能。楚能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将于10月28日正式开工,聚焦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关键组件的研发与制造,将与楚能目前已建成产能形成互补。

楚能新能源锂电池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还将重点攻关高能量密度、超快充动力电池、长寿命储能电池技术及固态电池的前瞻性研发,同时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本地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向产业化转化。

  从芯片到电池,从研发到量产,民营企业正成为湖北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的“主力军”。湖北出台《支持全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整车产量突破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50%。

  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36.5%,较上年提升近15个百分点,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