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30日电 (尚进 任妤)襄阳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新闻发布会29日召开,襄阳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分别亮出“成绩单”。
近年来,襄阳坚持政治引领、改革创新、人才优先、公平质量的工作思路,树牢正确育人导向、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建强优质师资队伍、厚植教育为民情怀,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扩优提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工作中,襄阳全力推动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创建9个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全市561所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占比高达82.99%,有效缓解择校热矛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襄阳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政府部门、5所科研机构、45家企业、23所学校、6个教育集团实现大联动。
目前,襄阳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建立梯级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成功入围第二批湖北省教师教育共同体(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名单。
为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招生改革,襄阳进一步完善指标到校招生、填报志愿招生、特长生招生实施办法。建设“襄阳市义务教育招生管理平台”,全市95%以上的新生家长通过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义务教育入学变得更加便捷、阳光、透明。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襄阳坚持以“改革”谋“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汉江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施中,襄阳通过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优化科研组织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举措,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54家,高新技术企业1675家,152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成交额达到490.7亿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襄阳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等举措,不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产才融合、产研融合,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其中,襄阳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的措施》等10多项重大改革文件,在职称评审、岗位设置、分配激励等方面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确立了“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先后投入150多亿元用于招校引院、科创平台建设。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1.59亿元。
同时,襄阳还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育才、链式思维引才、不拘一格用才等措施,入选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引进15个院士团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技术攻关。中航精机公司参与完成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打破国外40多年垄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一步,襄阳还将紧盯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目标,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新局面。(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