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2日电 (乐明凯 田智松)近日,湖北省来凤县“中彩”项目区——旧司镇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户旧司镇,撬动了区域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场主体信心倍增、追加投资,联农带农,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凤县旧司镇党委书记刘阳说,借助中彩项目实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融合,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
小黑猪“拱”出大市场
2024年12月31日,在来凤县旧司镇资深“猪倌”潘久新的家旁,一间白色猪舍在绿树环绕下格外显眼,猪舍内的黑猪正在进食。不远处的电商直播基地内,一名年轻主播正在直播间里卖力吆喝,300多公斤生态黑猪肉50多分钟内被网友抢购一空。
“我们的黑猪,吃泔水,不喂饲料不打抗生素,最大程度还原了传统土猪养殖模式,黑猪肉成了直播间粉丝们的‘抢手货’!”来凤宏蚨祥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商运营负责人向磊介绍,猪肉变俏,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024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当地以“1125”模式,复刻传统土猪散养产业链:由政府补贴资金修缮猪圈,新建污水处理体系,由1家龙头企业提供猪苗和养殖技术,每户农民需种2亩地,养5头猪。农户定期采摘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切碎、煮熟、发酵,形成泔水后进行投喂,把黑猪生长周期延长到了11个月。
黑猪是对大部分黑毛土猪的统称。其被毛全黑、体型较小、适应性强、肉质紧实、口感细腻,自古以来就有较高的国民度,黑猪肉也被誉为“黑金”。来凤县利用“中彩”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鼓励项目区农户养殖生态黑猪,深受广大村民欢迎。核桃湾、腊壁司、后坝等“中彩”项目区附近6个村,先后共有300户农户与当地市场主体——宏蚨祥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黑猪养殖协议,自发加入“1125”生态养殖模式,农户只需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科学养殖,销路不用愁,且价格不得低于当地市场价。
“这两年养猪容易亏,我反而赚钱,一斤黑猪肉能够卖到32元。”来凤宏蚨祥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绍峰表示,由于农户们散养的黑猪品质好、味道香,公司直播间的日均销售额达3万元,其中武汉、上海、杭州等地的下单者居多。随着“1125模式”逐步推广,当地黑猪产能持续扩大,该公司还将建设生态黑猪腊肉加工项目,提供分割腌腊、礼盒配送等多样化服务。
来凤藤茶变身“金叶子”
同样是在旧司镇“中彩”项目区,还有一种联农带农的致富“宝贝”——来凤藤茶。“一口苦,二口甜,三口四口变神仙。”被当地村民誉为“神仙草”的来凤藤茶,其口感独特,食用、药用价值兼备,广受市场欢迎。2024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帮助下,当地政府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扩建藤茶基地1500余亩,并新设藤茶加工厂、农产品冷链库及产业循环路等产业项目,占地2200余亩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逐渐成形,助力来凤藤茶变身“金叶子”。
“藤茶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摘,现在基地需要修剪藤茶枝条,只要愿意做,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作为“中彩”项目区域内的市场主体,来凤县金象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华介绍,目前合作社经营着200亩藤茶茶园,村民们自己种藤茶,或者流转土地后到基地务工,都有实实在在的收入。
抢抓“中彩”项目实施的机遇,来凤县不断延长藤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藤茶附加值。来凤县乡村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统筹整合全县藤茶产业资源,在“中彩”项目区域内建立集藤茶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国藤谷”。来凤藤茶非遗传承人杨艺琼打造300亩有机藤茶基地,观景台、帐篷、小木屋等民宿点缀山间,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每年到基地来的游客、摄影师、客商有10多万人。”杨艺琼说。
来凤县旧司镇依托“中彩”项目扩大藤茶种植规模,全镇藤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余亩,依托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板沙界起义遗址,将红色教育基地与藤茶等绿色产业相结合,建立综合型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游客曾毅说:“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当地还在小溪边新建草坪露营基地、火车餐厅、星空民宿。眼下,武陵山区又到刨汤季,每日都有大量游客到恩施州体验品尝全猪宴。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业农村部多年定点帮扶支持下,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藤茶产业集群。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在生产加工、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环节继续支持来凤藤茶产业发展,推动来凤藤茶全力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