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8日电(郭晓莹 石志宏 何骏怡)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18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宜昌法院金融审判白皮书(2020—2025)》,系统梳理近五年全市金融案件审判情况,揭示金融纠纷新特点,并提出风险防控与司法服务优化建议。
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宜昌两级法院共审结金融案件38047件,年均增长与地区金融业扩张同步,其中信用卡纠纷年轻化、普惠金融案件标的额下沉、新型金融产品争议涌现等趋势尤为突出。
白皮书显示,宜昌金融案件类型高度集中,金融借款合同与保险纠纷占比超七成,但私募基金、对赌协议等新类型案件逐渐增多。案件标的额呈现“普惠金融”特征,10万元以下及10万至100万元两档占比达65%,反映中小微企业与个人融资需求活跃。
值得警惕的是,信用卡纠纷案件自2021年起占比持续上升,且被告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95后、00后借款人占比逐年提高。“部分年轻人收入不稳定、消费观念超前,易因经济波动陷入债务纠纷。”宜昌中院相关负责人指出。此外,西陵区、伍家岗区作为金融核心区,案件数量占全市四成,与金融机构分布密度正相关。
面对金融纠纷复杂性,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即协同治理,该院联合金融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法院+金融”多元解纷机制,2024年委托调解案件成功率同比提升18%;专业化审判,该院组建金融审判合议庭,创设“预查废”机制,通过公证机构前置核查无效债权,缩短审理周期30%;绿色金融司法保障,该院2024年联合11家单位推出全国首个“绿色破产”机制,引导银行提供绿色信贷支持低碳转型,已促成3家高耗能企业通过重整实现绿色升级。
白皮书向多方主体发出警示:金融机构需加强贷款“贷前、贷中、贷后”审查,避免“重放贷轻管理”;监管部门应重点整治非法集资、套路贷,并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年轻消费群体需树立理性借贷观念,警惕“以卡养卡”风险。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推动规则引领与风险防控,“以司法之力护航实体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