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武汉市江岸区:滴灌“金种子” 壮大创新“产业苗”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29日 19:25
2025年07月29日 19:2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9日电 (卢琪 唐燕海)专注高端轴承研发的纳威超晶,专攻无人船的博睿智创,研发高低压配电柜的瑞佳宏……在武汉市江岸区的创新沃土里,一家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生根发芽、竞相生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网上注册数达26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6.5亿元,双创活力不断彰显。

  近年来,江岸区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今年上半年,通过发布“种子企业”召集令,精准筛选首批15家潜力企业,创新建立“陪跑服务机制”,推出8类“陪跑员”精准服务,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走进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市覆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覆兴科技”)创始人张嘉翊正带领团队攻关一项关键技术——高频覆铜板。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5G通信、卫星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

  张嘉翊介绍,覆兴科技研发的陶瓷/PTFE高频覆铜板已实现“传输速度全球领先,传输质量稳定无损”,目前核心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9月完成中试线建设与设备调试工作,12月正式投产。

  覆兴科技是江岸区首批“种子企业”之一。今年3月,江岸区吹响“种子企业”召集令。据介绍,“种子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成果,具有较强创新发展能力,以及良好产业化条件、市场化前景。江岸区计划三年内筛选200家具有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业团队项目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支持。

  江岸区以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每家“种子企业”20万元的支持。同时,在研发方面,推荐企业申报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平台备案,支持其通过中试形成样品样机,开展示范应用并产业化;在金融方面,建立优质“种子企业”股权融资对接工作机制,梳理企业股权融资需求,链接武汉市科创种子基金,助力企业提升价值。

  江岸区还创新建立“陪跑服务机制”,推出科技、金融、人才、审批、商务、法律、安全、数据8类“陪跑员”,全周期服务企业各项需求。

  目前,126家初创企业、26个创业项目纳入江岸区种子企业培育后备库。江岸区遴选首批“种子企业”15家,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态环保等领域,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08项,不少企业产品产业化在即。“金种子”生根发芽,离不开创新创业土壤。近年来,江岸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布创新发展“彼岸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江岸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岸九条”),与高校院所、企业平台、金融机构携手共促科技创新发展。

  根据“岸九条”,江岸区每年计划不少于2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围绕涉江治水、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交叉等重点产业,实施“种子企业育苗工程”“瞪羚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集聚工程”“科创企业陪伴工程”“科创人才引育工程”“应用场景示范工程”等。

  为优化双创生态,江岸区一方面深化改革赋能,获批全省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中小企业四级服务体系试点;另一方面加快科创平台提质升级、科创空间扩容,今年上半年新增2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创新楼宇4.07万方,“筑巢引凤”新质产业。

  创新的沃土不仅培育科技型企业,还壮大江岸区的数字经济,驱动工业企业跃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居全市第一;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收同比增幅20%。该区实现工业经济指标“双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4%,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3.33%,居中心城区第一。

  眼下,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落户江岸,越来越多年轻人来此创业,众多“金种子”正生长为“产业苗”,成为江岸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