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卫生健康
武汉医疗工作者同台比拼 直击基层医疗痛难点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02日 09:42
2025年08月02日 09:4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日电 (杜谨宇 林金国)8月1日,由武汉市卫健委组织的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活动“强基技术”组综合评审的58个项目,直击基层医疗的难点、痛点,得到专家组评委的青睐。评审专家们表示,“向基层推广”不仅涵盖湖北省内基层医疗机构,更应面向全国基层单位,打响武汉“医疗名片”。

  微创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很多疾病的方式。如今,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超级微创”也出现了。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余虓教授团队参与研发并主导推广的“柔性导航负压吸引导引鞘输尿管软镜超微创即刻清石术”,实现肾结石手术的革命性突破,真正意义上“即刻清除结石”。

  余虓介绍,这项技术将传统导引鞘的前段设计成可弯曲,后端连接负压吸引设备,术中同步完成碎石与清石,颠覆了传统软镜手术需分期排石的局限,显著提升单次手术清石率,免去患者二次手术之苦。

  创新术式虽“新”但不复杂,基层医院也能做。比如消化道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一直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据武汉协和医院蔡开琳教授介绍,常规治疗手段需要在消化道瘘的上游造口改道,同时在下游置管引流,在此过程中,患者会面临多次手术。团队创新推出消化道瘘内镜辅助腔内持续负压吸引术,根据瘘口及周边空间形态,利用海绵吸引管实现持续精准引流,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吻合口功能性愈合。

  针对急性脑梗塞血管内介入手术目前面临患者筛选欠精准、取栓策略欠标准、术后管理欠规范等三大痛点,武汉同济医院骆翔教授团队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精准介入再灌注技术,构建起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完整体系。

  “我们以精准评估、高效再通和功能恢复为核心,依托标准化流程和多学科协作,提高了再通率和功能独立率。”骆翔介绍,团队已与联影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评估软件并申请了专利。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开展300余例临床案例,并已推广至基层医院,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可能。

  武汉儿童医院陆小霞教授团队,依托呼吸内镜平台,构建起一套精准诊疗集成技术,能实现早期识别、精准诊断和系统干预,解决临床治疗瓶颈,更构建了未来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体系。

  湖北省中医院周仲瑜教授的阴阳调理灸,采用湖北蕲艾隔姜铺灸,根据患者体质和节气选穴施灸,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效果显著。

  强基技术1组评审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何清教授表示,这些技术专注常见病诊疗,还融合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少技术适合基层推广,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希望此次活动能精准筛选出适合基层的医疗技术,通过培训赋能基层,确保落地见效,使之惠及更多群众。”评审专家、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小林说。(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