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咸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宣讲带泥味 服务暖民心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28日 11:57
2025年08月28日 11:5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8日电 (胡传林 李华荣)理论宣讲带着“泥土味”,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心理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8月27日下午,咸宁市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12个优秀项目集中亮相,涵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非遗传承保护、文明风尚培育等多个领域,展现文明实践的咸宁特色与活力。

活动现场。杨文 摄

  非遗创新传承 传统文化焕新生

  通城县非遗“打锣腔”项目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创新传承方式,汇聚老中青力量,建起多个培训阵地,让打锣腔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文化自信新名片。

  崇阳县展示的“提琴一响文明赶场”非遗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项目用一把提琴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村头巷尾搭戏台,做足戏里戏外文章。讲政策、传新风,500多场演出走遍崇阳乡村社区,活了非遗,暖了民心,让传统文化在服务群众中焕发新生。

  通山县“新串堂传新风”项目通过“文艺+”的创新实践,推动文明新风吹遍城乡、浸润民心,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新改变。通山县展示的“凤池之声”项目通过节目,用声音架起文明桥梁。950多期节目,覆盖人群近150万人次。“声音考古”活化历史,公益诵读传递正能量,让网络文明声入人心。

  关注民生需求 文明实践精准服务

  赤壁市“缤纷夏日·与你童乐”项目,让公益课堂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家园,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暑期的托管难题,更播种下了一颗关于文化、艺术和热爱的种子。他们同时带来了“聚焦心能量·健康快乐行”项目,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组织49名专业人员与爱心人士组成团队,专注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化解市民心结。

  咸安区“合议共管·法润桂乡”项目把准基层法治脉搏,树立法治社会新风。他们搭建“8+N”文明实践队伍,为群众送去法律知识普及、纠纷调解和法律援助。银发岁月,需要温暖守护。咸安区的“银发合伙人”项目用“一日三问”传牵挂,“一餐一宿”筑防线,“老老互助”搭心桥,“文化养老”添光彩,让老人们的银龄生活更加舒心安然。

  弘扬“三大”精神 凝聚发展力量

  二十余载时光流转,如何把抗洪精神转化为建设家乡的澎湃动能?2021年,嘉鱼县启动“守堤人·传灯者”项目,让抗洪精神代代传。

  咸安区“文明小货郎”项目将服务与宣讲相结合,开展家电维修、理发、义诊等微服务上门,同时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普及政策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烟火气”浸润人心。

  崇阳县“家门口”的健康密码文明实践项目,以“文明实践+体育赛事”融合模式,广泛组织开展村BA、村超、太极、骑行等活动,带村民一起解锁健康活力,憧憬美好幸福新生活!

  通城县“金榜照未来·为梦谱华章”项目以“红心向党、同心发展、爱心奉献”为宗旨,组建长期帮扶队伍,构建公益生态链,助力梦想花开。

  文明实践结硕果 咸宁经验获推广

  本次活动由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咸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评出一等次重点项目2个、二等次重点项目4个、三等次重点项目6个。

  近年来,咸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显著。培育市级文明实践项目92个;18个项目参加省级项目展示交流和大赛,入围省级项目库,荣获省级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2024年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全市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案例获全省推荐,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3月,咸宁市成功承办全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其创新的“社区文化节”活动模式得到全省推广。中国文明网、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等多次刊发推广咸宁市文明实践工作经验。

  一个个创新项目、一组组暖心数据,彰显了咸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度和温度。这些项目不仅服务了基层群众,传承了传统优秀文化,更弘扬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咸宁市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