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襄阳坚持党建引领 全力推进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1日 17:16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1日电 (边强 王畅 姜超)襄阳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谋划、小口切入,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做法多次在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2020年,全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现场会、全省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襄阳举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关做法入选“全省十大党建案例”。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党建主体责任

  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强化履职担当,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明确任务责任。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及时将市委“1+8”改革文件涉及组织部门的工作细化分解为22项具体任务,逐一明确工作专班和目标要求,每名部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1项专项改革,精准有序推进工作落实。争取省管党费250万元,在全市确定11个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重点改革项目予以支持,推动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为全市推进改革工作贡献基层智慧和实践经验。

  二是统筹推进聚合力。筹备举办全市社会治理专题“书记读书班”。结合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效应。建立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社区联系点制度,推动县乡两级党委书记全面建立“三个一”(作出1份抓基层党建工作承诺,领办1项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建立1个农村、社区党建联系点)清单,认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书记项目”。市县两级19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社区开展“六个一”活动300余次,切实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良好氛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工作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去年以来先后召开联席会16次,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对接认领职责任务,将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树立起集中精力抓基层、全力以赴抓治理的鲜明导向,凝聚起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三是常态督办问实效。明确2020年10月作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攻坚月”,集中力量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期间共发现解决各类问题50余件,下发工作通报9期。总结固化“攻坚月”成熟经验,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常态化推进机制的通知》,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办。围绕在职党员“双报到”,老旧小区“三方联动、多元共治”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基层党建现场观摩,对全市12个县(市、区)、开发区进行全覆盖式调研评估,系统客观评价各地工作成效,形成现场反馈、问题整改、督办问效的工作闭环和责任闭环,补短强弱夯实基础。

  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党建“主轴”

  紧紧围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强化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党组织的“主轴”作用,带动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强力推进。

  一是深化改革,做强街道。会同市委编办,规范街道党工委设置,推动各地建立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机制,分两批制定出台赋权承接、人员转隶、综合执法、双向考核、经费保障等12项制度文件,着力解决街道职能定位不清、权责边界不明、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增强街道党工委在基层治理中的“话语权”。拓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根据街道实际承载能力,梳理相关职能部门527项建议下放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推动有关事项依法依规有序下放,为街道赋权扩能;累计拿出462个行政事业编制,充实到28个街道,争取省级选派2名年轻干部到我市街道挂职,选派市、县两级59名年轻干部到28个街道工作,为街道充实力量。

  二是减负增效,做优社区。不断规范社区党组织设置,强化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统筹领导作用,260个社区党组织经调整新升格为社区党委。加快补齐短板,培育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印发《襄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襄两新通〔2021〕6号),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引导395家社会组织、2201个志愿服务团队投身社区参与治理,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广“全科全能”社工模式,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全市考取社工证的在职社区工作者达到1183名,增幅83.21%。

  三是统筹力量,做实网格(小区)。推动“双报到”党支部覆盖到所有网格(小区)、把党小组建到楼栋(单元),明确党员中心户,开展“两长四员”建设,10万名报到党员全部纳入单位党组织和“双报到”党组织“1+1”管理,与小区居民群众建立“1+1”包保;在“i襄阳”APP设置“党建引领”专栏,以智治化手段推广线上发布和报名,线下签到和实施的活动模式,确保“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有序有效管理,常态化融入网格(小区)基层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全市成立“双报到”党组织2437个,形成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近12万份,通过完善“下沉”机制、健全“下沉”体系、充实“下沉”内容,报到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网格(小区)解决居民群众实际困难2.6万余件。

  完善区域协同,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强化区域化党建理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区域统筹作用。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将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双报到”党组织等纳入社区“大党委”范畴,吸纳472名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702名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开展党课宣讲,为社区办理实事达800余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议事规则、理事程序,全市28个街道、513个社区共召开联席会议3122次,协力化解本级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5000余件,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是全面推广“三方联动、多元共治”工作机制。聚焦城市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治理短板,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深化“三方联动、多元共治”机制的通知》,在全市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多元共治”改革。聚焦改革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为主题,对主城区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组织委员、组织科(股)长等开展全覆盖专题培训,重点设置“三方联动、多元共治”课程,指导基层领会政策精髓、把握改革重点、明晰发力方向,确保改革任务在基层落实不跑偏、不走样;组织开展“党风政风热线走进社区”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公开课,深入城市小区,开展户外访谈直播,围绕“双报到”“三方联动、多元共治”等社区治理重点任务,现场访民情、答民惑、解民忧,并通过实时网络直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下发专项工作提示,指导全市“双报到”党组织带头宣传引导、参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筹备工作,中心城区组建业委会的小区由280个增加到497个,增幅77.5%,小区自治基础不断夯实;将分层分类解决小区治理难题作为工作重点,搭建2340个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切实将群众“烦心事”解决在小区一线,逐步实现“家事不出小区、小事不出社区”。

  三是探索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指导各地积极研究谋划和探索实践,不断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以保康县为试点,立足“考评优先、身份不变、待遇提升”,着力探索优秀村书记到乡镇工作的机制,择优选拔7名优秀村书记到乡镇担任兼职党委委员,此做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领导的肯定。在谷城县持续推进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三大行动”,创新开展自治“百户长”、法治“百米岗”、德治“百分奖”“三百工程”,在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上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在襄城区探索“结、联、传、帮”四步法,通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之间开展组织结对、协商联议、经验传授、常态帮扶,推动城乡共治共建。

  聚焦选育管用,激活基层干部队伍

  聚焦选育管用全过程发力,着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的过硬队伍。

  一是配强“头雁”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工作,坚持注重实绩、动态管理,选优配强“关键人”,打造基层治理“头雁”队伍。如期完成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249名在岗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业绩考核,64名优秀社区书记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165名社区书记比照管理,总结形成《襄阳市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调研报告》,形成“实践、制度、理论”三个层面改革成果,为全省面上推开提供了襄阳经验,相关做法在《湖北党建》杂志刊登推介。深入开展贫困村“红色头雁”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市346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考核评估;立足事业需要,坚持稳妥审慎,对37名确因工作调动和身体原因不能履职的第一书记,及时调整、确保稳定。

  二是全面培训提能。坚持事业为上、能力为先,推动基层干部练就抓党建、抓治理的“宽肩膀”“硬能力”。紧扣基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依托基层干部学院教学资源,聚焦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及贫困村后备力量等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先后在市级层面组织开展全市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市直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等专题示范培训班7次,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基层干部全覆盖培训提能。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按照“三统一”要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核定员额4844个,对3769名原网格员进行考核考试,转隶定岗3738人。建立“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统筹市区两级5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兑现城市社区工作者报酬增长,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各地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2021年将按照主职干部4万元每年,副职不低于主职的70%兑现村干部报酬待遇,让基层干部后顾无忧。

  强化工作保障,确保任务落实落地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小口切入、精准施策,持续放大改革效应。

  一是把联系基层责任明确到人。建立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社区联系点制度,市县两级19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社区开展“六个一”活动300余次,切实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基层、大抓党建、大抓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把资金保障向基层一线倾斜。今年以来共拿出近6000万元财政资金保障城市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等骨干队伍新增工资待遇,投入2亿多元用于保障社区运转,各级留存党费也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倾斜。

  三是把服务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印发《关于在全市推进“红色驿站”建设的通知》(襄组通〔2020〕16号)和《襄阳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红色驿站”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一个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N个功能性“红色驿站”的“一中心多站点”服务体系,584个“红色驿站”设在居民小区、建在街头巷尾,“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相关做法入选“2020年湖北十大党建案例”。

(编辑:丁喆)
关键词: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