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智汇洪山
洪山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打造生态宜居“大学之城”
长江日报
2022年10月11日 10:53
2022年10月11日 10:53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 35所高等学府汇聚于此 建设生态宜居“大学之城”

  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从这里走向世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5所高等学府汇聚于洪山区,使这座城区以其独特的科教资源傲视群雄。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高校也是洪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南湖是武汉仅次于汤逊湖和东湖的第三大城中湖,周边有高校19所,在校学生35万人,可以说,每一所高校都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景点。然而,高校的污水直排却一度令南湖苦不堪言。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洪山区先后对南湖流域19所高校和243个小区、企事业单位投资10亿元开展了雨污分流及海绵化改造。2020年,高校雨污分流全部完成。

杨春湖美景。郭良朔 摄
杨春湖美景。郭良朔 摄

  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为南湖地区第一家通过政校合作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的大专院校。该校对南湖沿线的6个自然坑塘实施污染源控制、水动力及景观工程、水生态修复等整治项目,学校持续对池塘水质进行改善提升,整个池塘水系维持Ⅳ类水标准。

  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科教之区的优势,大力开展环保进高校活动,近年来多次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走向自然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治理后的南湖。李子云 摄
治理后的南湖。李子云 摄

  早在2014年,洪山区就举办华中地区第一届环境辩论赛,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的辩论选手围绕“向污染宣战,创造绿色家园”为主题展开辩论;洪山区还开展了“高校环保行”活动,由7所高校和洪山区生态环境局组成近30个展区,展示内容既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高科技节能产品,还有同学们绘制的宣传海报等;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环保创意大赛以“低碳环保·创意无限”为主题,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征集到环保创意作品86份。

  类似的活动不胜枚举。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环保“五进”活动,充分调动洪山区高校众多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引导校园社团展开环保行动,让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为建设生态、绿色、宜居的洪山贡献力量。

  ■ 天兴洲:保护鸟类栖息地 打造生态净土

  天兴洲位于长江中下游武汉河段长江二桥与阳逻河段中,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天兴洲江域和湿地丰富的鱼、虾、螺、贝等动植物吸引大批的候鸟来此越冬,形成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天兴洲上的黑鹳。 岑海 摄
天兴洲上的黑鹳。 岑海 摄

  洪山区进一步加强对天兴洲野生鸟类栖息地保护,对进洲车辆实行限行措施,大幅减少外来车辆和人员。清理取缔190台沙滩车辆,禁止洲头烧烤和露营,安排专人巡查守控。建成天兴洲黑鸛救护保护中心,启动“致青春、守湿地、护黑鸛”天兴洲湿地鸟类保护志愿者服务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天兴洲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据武汉市观鸟协会跟踪观测,这种被誉为“鸟中熊猫”的黑鹳已经持续八年在这里越冬。天兴洲正在形成“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茂林沃野”的美好生态景象。

  【生态数读】

  PM10、PM2.5浓度均值逐年下降,PM10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11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5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名列前茅,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与2012年相比,2022年1至8月辖区7个湖泊水质全部达到IV类,其中青菱湖、黄家湖、野湖、野芷湖,南湖水质较2012年有明显好转,汤逊湖、杨春湖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向好。

  开展长江沿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拆除非法码头56家,处置趸船130艘,拆除皮带运砂设备10832米,转运砂石122.84万吨,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恢复了长江岸线原貌。

  对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综合整治,关停搬迁21家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站点。

  对211户干洗店进行综合整治,淘汰、搬迁不符合要求的干洗店113户。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