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经济新闻
兴山:山泉鲟鱼“游”出增收共富产业路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18日 13:13
2025年08月18日 13:1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8日电 (杨雪)近日,兴山县水月寺镇野马洞鲟鱼养殖基地内,一排排鱼池错落有致,清水潺潺中,肥美的鲟鱼不时翻腾。工作人员正娴熟地捕捞、分拣,将新鲜鲟鱼打包发往周边餐馆。

  地处山区的水月寺镇,曾面临“人均耕地少、集体经济弱、村民增收难”的困境。镇政府与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后发现,平均海拔900米的野马洞,拥有丰富、恒温、优质的山泉水资源,是冷水鱼类养殖的天然宝地。

  家乡的资源禀赋,让在远安从事运输的田垒萌生了创业念头。2020年,经过多番考察,他毅然回到家乡,着手创建野马洞鲟鱼养殖基地。“起初既不知适合养啥冷水鱼,也担心销路。”野马洞鲟鱼养殖基地负责人田垒回忆道。为支持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水月寺镇居委会免费提供3年场地,支持他开展实验养殖。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首年引进的五万尾虹鳟鱼苗,因技术欠缺和高温干旱全部死亡。次年,他又尝试引进黄骨鱼、杨鱼和鲟鱼,但杨鱼在八月高温季死亡率高达50%。

  接连的挫折没有击垮田垒。他一方面聘请宜都养殖技术专家杜石全现场指导,一方面潜心研读专业书籍,从水质含氧量调控到鱼食营养配比,一点点摸索关键技术。针对枯水期水源不足的问题,基地去年又投资增建了一条引水渠,并计划今年再建一条,以增强抗旱能力。历经波折,最终确定大规模养殖鲟鱼,并成功实现了稳定养殖。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野马洞鲟鱼养殖基地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去年更注册成立兴山县野马洞渔业有限公司。“基地现有15个条形池,今年新建了6个,共养殖鲟鱼5万尾。”野马洞鲟鱼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张永清介绍,去年鲟鱼年产量达6万多斤,产值突破150万元。因肉质紧实、味道鲜美,鲟鱼不仅热销周边餐馆,还远销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

  目前,基地已种植吸收鱼粪的植物,并建成尾水处理池。“未来我们计划在尾水排放区种植果树、蔬菜,打造‘养鱼—种植’生态链,变废为宝,减少化肥使用。”张永清对绿色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基地发展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岗位”。村民赵习清、陈长贵等人,每逢销售旺季便来基地帮忙分拣、售卖;养殖池扩建、尾水处理池修建等工程,也优先聘用当地劳动力,让村民实现“务工增收两不误”。

  “我们将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田垒信心满满,“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鱼苗供应,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乡亲加入冷水鱼养殖产业,让这山泉滋养的鲟鱼,真正游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产业新路。”(完)


【编辑:丁喆】